【信宜镇隆隐藏着一栋有故事的古宅,99%的信宜人都不知道】
信息发布者:陈允恒 2018-03-12 23:12:46 转载
信宜天马山、石根山、大仁山这些自然景点估计大家耳熟能详,可是,像礼垌大屋、林氏三秀园这些人文景观,你未必知道,更别说去看过了。照片为镇隆荔枝村“林氏三秀园”的画面。
“林氏三秀园”位于信宜市镇隆镇荔枝三村戏台旁边, 是一处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大型老建筑,始建于1937年,总占地面积约18亩,现尚存建筑占地面积还有约11亩。主要建筑物为青砖灰瓦平房,座西向东,共分四进,另有一等深回廊。照片为站在旁边的碉楼上面拍摄的画面。
这是在大宅东北角的一座三层高的中西合璧的建筑,远远看去,形似堡垒,沉实稳重;近前细看,又似碉楼,易守难攻。其根基为水泥混凝土建成,高逾1米,呈三角形,坚固无比,墙体也是青砖水泥砌就,表面抹了灰浆,厚而坚硬。
碉楼一楼四周墙体开设有横窗,内装铁窗柱;二、三楼四周墙体则开设有竖窗;在二、三楼之间,四周都凸出有一米多宽的飘台,飘台边沿砌有一米多高的护墙,如城墙一般;飘台地板及护墙墙体上,每隔几米就开设有一个窄长的枪眼,可击打远处之敌及攻到楼下的来犯者。
上年纪的人对“某某大队”这些字样肯定不会陌生,绝对不会将它们跟“少先队”组织联系在一起。那时候,镇级单位叫“人民公社”简称“公社”;村委会叫“生产大队”,简称“大队”;村组(自然村若干单位)叫“生产队”,简称“队”。“荔枝大队”这个词组,说明这里曾经是现在叫“村委会”一级组织办公的地方。
碉楼里的墙壁表层虽然已经部分脱落,可是墙体非常坚固,尤其是楼梯扶手,没有一点儿破损的痕迹。我们专门用硬物敲击过,楼梯扶手发出一种清脆的回音,现代建筑,恐怕没有几道楼梯扶手敢跟它们相比的。
透过脱落的墙灰,我们清楚地看到1937年所建楼房的楼板和窗户是何等的先进。墙壁上,“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”的标语,将上年纪一批人的记忆又带回到文革时期。
“抓纲治国,继续革命”这条标语,对年轻人来说,简直是一头雾水,可是,我们这些上了一定年纪的人,就最熟悉不过了。我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,背诵过不少毛主席语录,还作为路队长晚上带领全村同龄人一起游村喊口号呢。
大屋第一进正门,“信宜县荔枝小学”字样清晰可见。也就是说,“林氏三秀园”曾经是教书育人的场所,估计时间也不会太短。从解放初期,到文革后期,甚至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后,偏远地区利用公庙、祠堂、地主屋之类作学校的现象非常普遍。
我们清晰地看到,大屋内进与进之间都有一个大天井,庭院深深,廊道纵横,厅宽房阔,地平瓦整。这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豪华宅院了。据了解,屋主林秀奇小时候到镇隆上学,途中坐下乘凉时就向同伴表示,将来发达了,一定在此建一座凉亭,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雨;在村中建一座大屋,供家人居住。后来,他到广州应考,投笔从戎,当上高官,果然回到家乡,实现了少儿时代的梦想。
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”这条标语,看起来还非常清晰。林秀奇当年建这座面积18亩(现存面积还有11亩)的青砖灰瓦平房时,绝对想不到能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这样的贡献吧?当然,他建这座豪华平房的目的,是给自己和两个哥哥三家人居住以及接待亲朋戚友使用的。
碉楼大门口右侧这根电线杆,应该是当年大队部树立的,如今虽然完成了历史使命,可是基本完好。你看电线杆横杆上八个挂线陶瓷器,就不难想象当年荔枝大队是何等的气派了。信宜市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五月十九日给“林氏三秀园”立了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:“信宜市文物保护单位”字样。
来源:信宜关注
点赞
1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